杜甫,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巩义人的骄傲!
我们在古诗中认识并缅怀杜甫,体会诗人在诗中倾注的忧国忧民;我们想象诗人在古城浪漫的际遇,渴望追随着诗人的脚步,去探访古城,体会古城的清幽,领略诗人彼时的心境。杜甫故里——开启了一扇走近杜甫的大门;古城巩义——我因热爱杜甫而热爱你。
这里就是杜甫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我终于在千年后的今天以这种方式走近了你,靠近了你。激动却又忐忑,越是向往你,敲门的声音就越温柔。走进大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在苍翠草木的环绕中,杜甫雕像昂首挺立其中。
这和谐生辉的景象不就是杜甫毕生追求的太平盛世吗?任历史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你依旧是那颗耀眼的明珠,依旧是我心中神圣的存在!
杜甫出生于唐朝中期,正值唐朝鼎盛的时期,从街市一片热闹景象,家家高挂红红的灯笼,人们见面互相行礼,顽童嬉戏玩耍……一片祥和,这就是杜甫在以后的岁月里深深怀恋的家乡----巩义。
邙岭山下,正值盛夏,古木参天,草木茂盛,青翠欲滴。假若目力所及,皆是一种颜色,难免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然而绿色却不然,青山绿水,绿叶成荫,羊肠小道,曲径通幽,大自然知道眼睛最喜欢的颜色,这才是人们应该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让绿色和眼睛成为天然最佳搭档。
漫步在这风景如画般的杜甫故里,吟诵着喜欢的杜甫诗篇,将是怎样的体验?
小儿卧床,少年吟诗,端坐习字……时空变换,穿越千年,这一场场,一幕幕,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穿越诗文“目睹”了你的成长。注目凝望,细思量,杜甫,多愿岁月能温柔待你,一如这般安稳、快活、恬静。
杜甫出生在唐朝中期的官宦世家,正值唐朝盛世,生活安定富足,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习书法,咏诗句,七岁便能吟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少年的杜甫是快乐的,他意气风发,年少轻狂,胸怀苍生,豪气万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良好的家风和优越的生活塑造了杜甫纯净的心灵和宏伟的抱负。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八月时节,庭院前的梨、枣都熟了,这恐怕是最令孩子们喜悦的事情了,少年顽皮的杜甫,便频频上树摘取,同伴们则在树下拾取杜甫扔下的枣和梨。心中百转千回,杜甫,原来调皮如你是这般上树的,可谓少年之时,无忧无虑,朝气蓬勃,玩耍嬉戏,多么欢乐的时光啊。晚年的杜甫穷困潦倒,回忆起年少时光,今夕对比,不由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百忧集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轮明月,一口古井,一个孤寂的背影,此情此景,默吟《月夜忆舍弟》,暮然间,泪水轻轻滑落。彼时,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和几个弟弟因战事而离散在各地,社会动荡,音信不通,杜甫也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生活困苦。是夜,仰望天空,明月高悬,看着山河破碎,亲人流离失所,杜甫强烈地思念不知生死的弟弟和自己的家乡,浓浓的乡愁袭上心头,更深深地为国家悲痛。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连年的征战,朝廷穷兵黩武,大肆征兵,甚至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老百姓深受其苦,饱受战火摧残。杜甫也因战乱四处漂泊,饱尝民间疾苦。目睹烽火连天,百姓流离,杜甫忧国忧民,心系苍生,对战火中的人民充满了深深了同情,写下了控诉罪恶的战争和同情人民疾苦的“三吏三别”,然而这里用就还原表现了杜甫诗中朝廷强制征兵的悲惨画面。站在这里,不禁惕然而下!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晚年,唐朝已千疮百孔,社会动荡,官僚腐朽。你空怀满腔抱负,却报国无门,战乱、疾病、惨痛的社会现实使的你四处漂泊,颠沛流离,不仅摧残了身体,更加摧残了心灵。
思乡心切,乘舟北归,却因穷困的生活回乡而不得,被困舟中。彼时,天地之大,竟无你的安身立锥之地,亲戚朋友都没有音信,年老多病的诗人仅有一叶孤舟作伴。浩淼的江面上,一叶孤舟,随波飘零,受尽磨难的伟大诗人最终在小船上去世。杜甫啊,可否容我上舟为您研磨?
雨后行走在杜甫故里,是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记忆,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骄傲,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哀思!笔架山下,杜甫与故乡的千山万水一一道别,与历经波折的苦难岁月一一道别,与孕育了他无上灵思的年华岁月一一道别!
踏上朝圣之路,品读诗歌经典,体悟诗圣精神。杜甫,千年后,我在这里又寻到了你。
公司主营业务:河南旅游策划,市场运营,旅游推介会,服务外包,资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