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的“资本市场服务脱贫攻坚”论坛在北京举行,焦作中旅银行行长游翔在圆桌对话环节提出“中旅银行要做金融业的旅游专家,旅游业的金融专家”,针对“提供特色旅游扶贫金融服务”这一定位作了精准解读。
中旅银行将县域农业人口和城镇低收入人口作为扶贫信贷目标人群,在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探索信贷扶贫新思路,制定产品政策,根据不同的扶贫目标群体制订不同的授信扶持方案等,不断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力度。采用银企、银担、银政等多种方式,中旅银行积极引导资金参与扶贫事业,甚至把流动金融服务车开到田间地头,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与郑州农业担保公司合作,采取“合作社+扶贫+担保+银行”形式,由龙头企业、合作社牵头,流转贫困户土地,由贫困户作为借款人,为农户种植、养殖进行资金扶持。
中旅银行积极对县域涉农产业进行整体调研,并对多种种植行业进行分析对比,根据不同县域的实际情况,为当地特色种植行业提供信贷支持,培育县域地区优势特色产业。
中旅银行还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扩大生产经营,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通过就业增收脱贫。
近年来,中旅银行依托中国旅游集团在旅游行业的信息、研究、产业发展等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建成“旅游特色银行”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特征的新产品、新业务,对旅游产业链开展深度挖掘,正在摸索一条具有特色化、有效实现产融结合的旅游精准扶贫道路。
中旅银行大力支持贫困地区重点景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村镇旅游集聚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先后对云台山、青天河、宝天曼、伏羲山等10多个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项目给予了支持。迄今为止,已经对24家景区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目前贷款余额达35亿元。
针对景区周边农民没有可抵押资产、没有规范财务记录、金融知识缺乏等现状,中旅银行除大力支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大型娱乐项目外,还重点支持旅游景区周边农民自主创业的发展,让农民充分享有旅游红利。
2016年1月,中旅银行创新推出了“农家乐”贷款产品,针对农户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担保难问题,依据农户实际经营状况引入联保模式,通过农户自愿组建联保小组作为解决其担保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本地农家乐日常经营资金需求、扩大经营规模(如改扩建等)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等。
作为中国旅游集团旗下金控板块的重要成员,中旅银行成立了专业化的旅游银行事业部,专注于旅游产业的信贷、投资与服务,并通过与集团内各个板块的协同发展,逐步实现协同发展、产融结合,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旅行社板块,提供“投融资+旅游导流”的服务模式;借助集团在境内外知名度和客源优势,对景区形成旅客输送;依托酒店和景区板块,对项目地旅游资源和人员进行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服务流程的设计与再造,通过管理输出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
近期,中国旅游集团获批第一只国家级的中国旅游产业基金(500亿元),为景区发展注入强大的资金“活水”。中旅银行的旅游金融扶贫正从“单一的资金供给”向“旅游金融综合服务”转变,打造扶贫旅游的“出海口”和“软实力”。
中旅银行还对贫困农户购买光伏发电设备提供专项信贷扶持,农户与国网河南供电公司签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用电合同,直接享受该设备带来的经济效益(政府补贴)。
截至2016年末,中旅银行资产总额612亿元,较年初增加195亿元,增幅46.8%。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38亿元,较年初增加68亿元,增幅40.2%。投资类资产余额185亿元,较年初增加63亿元,增幅51%。负债总额543亿元,较年初增加168亿元,增幅44.7%。
其中,各项存款余额335亿元,较年初增加80亿元,增幅31.6%。储蓄存款余额129亿元,较年初增加22亿元,增幅20.3%;对公存款余额206亿元,较年初增加58亿元,增幅39.2%。实现拨备前利润12.66亿元,同比增加5.87亿元,增幅86.5%;利润总额8.02亿元,同比增加2.98亿元,增幅59.1%。
公司主营业务:河南旅游策划,市场运营,旅游推介会,服务外包,资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