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2日,由国家农业部主办的“2017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安吉县举行。大会以“践行‘两山’理论、发展休闲农业”为主题,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科学论断,邀请城乡居民游“绿水青山”,寻“快乐老家”,忆“游子乡愁”。会上,传来好消息!洛阳市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孟津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强县”!真是振奋人心啊!
什么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呢?
根据我国规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的新业态,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实现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健康村镇和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洛阳为什么能拿到此项荣誉呢?
因为洛阳美不胜收的村落太多!随随便便拿出来几个都惹人心醉!
每一座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座静谧祥和的村庄散落在座北面南的半山坡上,这里有豫西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官宦建筑群——红墙蓝瓦,满是木纹的窗棂;雕梁画栋,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精美的虎头瓦当,古意盎然的老槐。
这一切使其极像是座被时光遗忘的村子,徜徉其中,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
该遗址属豫西地区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民俗村落,加之紧邻洛阳、交通便利,是发展民俗村寨旅游的一个绝好景观。
新安县北冶镇的甘泉村(曾叫碗窑岭),曾是豫西地区最主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已有上千年的制陶历史,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古陶村”。
目前甘泉村保留了一大批具有独特民俗民风的传统建筑,通过普查、测绘,现存明清民居455间,历代作坊103间,古窑遗址82处,传统老庙等10处。
关注家乡的传统村落保护,缘起于挥之不去的乡愁,让即将消失的村落留下印象,告诉未来我们曾经的拥有。
“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三乡镇东村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历史悠久。“汉刹云山”、“唐宫烟水”名震一方;中国的比萨斜塔——五花寺塔千年不倒,气势宏伟。
这里还是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的故乡,韩愈、白居易等诸多才子曾在此把酒咏唱,其乐陶陶。
嵩县九店乡石场村是一条以石为名、因石出名的小山村,近年被“驴友“发现并传开后,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当地政府在该小山村开发旅游,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对村中的石头房屋、街道和周围环境进行维护、改造。
石场村由石头“堆砌而成”——保存完好的石头部落村落内石房石屋比邻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槽石磙、石桌石凳随处可见。
山村人烟稀少,荒芜的石头民居,恰若凝聚的时光,偶有一条家犬的吠声传遍山谷。
陶湾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称陶家湾,大清乾隆37年(1772年)立集,陶湾镇古称陶家湾,因陶姓居多而得名,历史悠久,又是伊河的发源地,因此,又有人称其为“伊源镇”。
这里山峻、林幽、潭奇、石怪、水秀、花艳。百合、苜蓿、虞美人、七彩石竹、山茱萸,争奇斗艳,姹紫千红。
石碑凹村位于孟津县常袋镇东南4公里处,据传,唐代时村西北的榆树岭曾为武则天的避暑花园。
村名原为“宣武”,北宋时开国元勋石守信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此处逐渐形成石家墓群,多处立起高大的墓碑,村名遂改为石碑凹。
石碑凹古寨的防御设施堪称强大。据原村委会主任张元庆介绍,寨子以前有东西寨门,四周由寨墙包围,墙上分布着7个防御炮楼和寨垛,寨门由专人把守。
以前的寨子分为南北两个宅院,中间为街道,南北宅院各自通连。这些宅院由张氏族人从清雍正年间至民国时期陆续修建。
每年的11月这里金灿灿的银杏叶与古朴的山村相映成辉,美得让人心醉。这里的银杏树群是目前我国年纪最大的“种群”之一,仅在云岩寺遗址上的千年银杏树达67棵。
2007年这些古银杏树以“古寺庙内千年银杏树最多”列入吉尼斯纪录。
寺坡山村位于新安县西北部的石井镇,是一个隐在大山中的小村落,因山中曾有古寺而得名。明清时期,王、马、张三姓先后迁来,依山建起石房,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三个自然村。如今,那些石头民居风貌依旧,仿佛数百年的时光已在这里凝固。
寺坡山村因山中曾有古寺而得名,但因古寺早已被毁,如今村里人已很难说清古寺的来历。
从新安县城到石井镇是45公里,从石井镇到寺坡山村,还有10公里的山路。汽车沿着山路蜿蜒前行,到了山顶,寺坡山村也就到了。
看完这些,才发现
原来,洛阳有这么多静谧美丽的地方,
作为一座知名旅游城市,
除龙门石窟、白马寺和牡丹被人熟知以外,
最应该领略的洛阳美景其实就在这些乡村,
睁开双眼,
去直视这传承已久且古老的美景吧!
公司主营业务:河南旅游策划,市场运营,旅游推介会,服务外包,资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