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宇松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又富又美新济源
近年来,作为以“五小工业”起步的重工业城市,济源亟待突破瓶颈、转型发展。2014年开始“全域旅游”发展探讨;2015年全域旅游工作全面启动;2016年2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战略深入实施。占得天独厚资源优势,得城乡一体化发展沃土,借愚公移山精神之力,济源发展全域旅游,可为、敢为、有为。
一、全域规划一体化,绘制“宜居宜游”新蓝图
处于产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济源提出“工业强市、旅游富民”战略,将“全域旅游”定位为“十三五”期间战略工程进行全域规划。
二、全域体制一体化,提供“共建共荣”大保障
济源从政府、企业、社会层面进行改革创新,把全域旅游作为综合性、创新性工程,建立相应的领导体系、保障机制和市场体制,凝聚起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全域产业一体化,激发“融合发展”新潜力
济源在规划衔接、部门协同、产业融合方面,围绕“旅游+”做足融合文章,激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充分彰显旅游产业的带动性、包容性。
四、全域交通一体化,构建“快旅慢游”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济源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柏油路,“组组通”硬化路,旅游交通联通、旅游交通配套、旅游交通美化始终是重要内容。
五、全域服务一体化,营造“主客共享”大空间
济源2005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014年成为全省全域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城镇化率达到59.4%,全域服务一体化提升成为全域城乡一体化惠民利民的又一“撬动点”。
六、全域生态一体化,打造“惠民飨客”大民生
济源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工作,大大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碧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蓝天白云成为绿色招牌。
开封市政协副主席、旅发委主任刘震
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开创全域旅游新天地
一年来,开封市旅游行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1234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目标,以信息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为主线,按照“抓优势、抓短板、抓重点”的工作方法,始终保持“有激情、有自信、有定力”的工作状态,攻坚克难,务实重干,着力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了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累计旅游接待50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8.6亿元,同比增长62.6%,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在接下来的旅游工作中,开封将重点做到四个抓:
一、抓好公共政策供给,着力激发城市旅游产业活力
二、抓好公共产品供给,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
三、抓好公共设施供给,着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四、抓好放管服一体统筹,着力优化城市消费环境。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杜中强
传承文化 创新模式 激活市场 持续提升驻马店旅游营销水平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明确提出了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将旅游业发展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大力推动驻马店旅游业发展“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为持续提升驻马店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撬动旅游大市场,驻马店市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坚持市场导向,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作了一些创新尝试,探索走出了“大联盟·微营销”的旅游宣传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拓展效果。近三年来,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
一、打好文化传承牌,旅游只有与文化结合,给人的体验才更深刻、更持久。
二、打好联盟营销牌,近年来,驻马店相继牵头成立了“豫南旅游联盟”、“鄂豫皖旅游联盟”,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成为全国区域旅游联盟联合宣传促销的典范,开创了全国旅游联盟实质性合作新格局。
三、打好专列营销牌,为提升旅游宣传促销的针对性和精准度,驻马店先后与武汉中南国际旅行社、湖北万达新航线国际旅行社、中华旅游业联盟、湖北康辉国际旅行社等旅行商、旅游业联盟签订了专列、包机协议,先后接待了10多列武汉、洛阳的旅游专列,“旅游专列营销”已成为助推驻马店旅游产业发展的品牌。
四、打好主题营销牌,驻马店市在“走出去、请进来”进行旅游市场拓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提升驻马店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嵩县人民政府县长宗玉红
厚植绿水青山 打赢脱贫攻坚 努力探索“旅游+扶贫”的“嵩县模式”
近几年,嵩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把旅游扶贫作为重要抓手,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载体,通过景区带动、公司合作、社会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搬迁等方式,念好“带、合、帮、建、搬”五字经,让贫困群众因旅游而富,让乡村因旅游而美,让贫困县因旅游而兴,形成了“旅游带动、脱贫加快”的良性发展局面。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37.6亿元,旅游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例达68%,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8.46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4.67万人。
嵩县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旅游扶贫新路子,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一个“带”字,以景区带动模式,加快景区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二、践行一个“合”字,以公司合作模式,实现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的转变
三、落实一个“帮”字,以社会帮扶模式,汇聚爱心助力精准扶贫
四、推广一个“建”字,以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打造“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
五、创新一个“搬”字,以易地搬迁模式,助力困难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
焦作市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
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空间
近年来,修武县主动顺应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围绕打造“中国超级旅游目的地、中原养生地核心区”品牌,将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根本举措,初步形成了“项目建设为全域旅游做支撑、服务业为全域旅游做配套、城市绿化为全域旅游做产品、舆论宣传为全域旅游做保障、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添活力”的大旅游发展格局。2016年,修武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目录,全县共接待游客886.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9.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9%、13.05%,旅游业已成为修武最有爆发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在旅游机制体制改革上,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旅游发展协调机制,凝聚大旅游发展强大合力
二、创新旅游综合监管体制,打造不让一名游客受委屈的服务环境
三、创新旅游项目推进机制,抢占高成长性服务业制高点
四、创新旅游市场营销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体系
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主任马和平
红旗渠旅游扬帆再起航
红旗渠风景区历时26年,由单一的水利灌溉工程发展为“人文与山水最完美、最和谐组合的经典景区”;由原来的“政企不分”管理模式成功转型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现代化经营模式,并于2016年11月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红旗渠风景区通过扩大旅游规模,丰富旅游线路,创新旅游形式,带动了林州及周边城市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
一、改革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景区快速健康发展
二、投资新建基础设施,扩大景区规模
三、创建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景区知名度
四、以5A创建为契机,开创景区新征程
河南旅游策划,市场运营,旅游推介会,服务外包,资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