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黄河三峡景区地处河南、山西两省交界之处,是南下洛阳、西去陕西、北上山西垣曲运城的水上交通要道,因其群山大河,地势复杂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捷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好地方。
在抗日解放战争年代,黄河三峡既是八路军太岳区南部、太行区西部的天然屏障,又是人民解放军通往陕甘宁和国民党大后方的重要通道,在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援下,人民军队在1944年---1947年8月期间,皮定均、刘聚奎、韩均、刘子久、张春生、王震、王树声、刘长义、赵寿山、李光念、陈赓、谢富治所属兵团先后在这里开展了十次规模宏大的渡河运兵行动,为中国革命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黄河三峡也因此赢得了“英雄峡”的美誉。
十次渡河行动中,最有传奇色彩的是1945年2月的一次和1947年8月的一次。
1945年2月,王树声率领豫西抗日游击队第三四两个支队,从延安出发,翻越中条山,经小沟和长泉渡过黄河。历史记载,那次渡河之前,大批敌军正分两路,朝他们夹击而来。重任在肩,王树声亲访老船王,选择渡河地点。傍晚,西风骤起,只用一个晚上就把河面冻得结结实实。王树声立即下令渡河,渡河战士每人提上两兜沙子撒在冰上,以防滑倒。大队人马刚刚过河,天气立刻转晴,河面上的冰随即开始融化,追兵隔河大骂,却只能望洋兴叹。这次渡河,在民间被广为传颂,说是天随人愿,得人心者得天下。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的王树声,在说不尽的欣喜中吟诗一首:“祖国黄河长,长江我故乡。北伐又南征,奋斗求解放。”
声势最大的当属陈谢大军过黄河。1947年8月,为配合刘邓大军中原突破、挺进大别山,中央决定由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20日,渡河部队东路在济源长泉渡口附近集结,22日深夜,开始了渡河作战。为部队开路的数十名济源留庄民兵,腰系葫芦、荷枪实弹,跳入黄河水中且战且泅,直抵对岸,很快炸毁了敌人碉堡,民兵船工更是前赴后继,为部队撑船。正是有了当地英勇的济源民兵作急先锋,渡河部队很快突破了国民党黄河南岸防线。随后十余天,太岳兵团10万人马,在济源人民支援下胜利渡过黄河,挺进豫西。为中国解放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伟大主席毛泽东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感慨地说:“没有十万大军过黄河,怎有百万雄师过大江!”
光阴荏苒,一转眼,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国半个多世纪了,我们从一无所有到逐步小康,中间经历了几代人的建设,今天的一代人,正生活在无忧忧虑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重走革命路,从另一个角度去领略祖国黄河三峡高峡澄湖、山河壮美的瑰丽风光,不管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将会另有一番洞天!
景区咨询电话:0391----6077888
(责任编辑:河南旅游新生活)
|
河南中华风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河南旅游策划,市场运营,旅游推介会,服务外包,资源对接